深度不大,面積較小的基坑可采用木板樁圍堰。為了防滲漏,板樁間應有榫槽相接。當水不深時,可用單層木板樁,內部加支撐以平衡外部壓力。水較深時,可用雙壁木板樁,雙壁之間用鐵拉條或橫木拉緊,中間填土。其高度通常不超過6~7米。在河床不能打樁、流速較大,同時盛產木材和石料的地區(qū),可用木籠做圍堰的堰壁。最常用的形式是用方木做成透空式木籠,迎水面設多層木板防水,就位后,在籠內填石。為減少與河床接觸處的漏水,一般用麻袋盛土或混凝土堆置在木籠堰壁外側。近代也有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裝配的籠式圍堰。
一般在圍堰建成后仍需長期保留時才使用。板樁截面兩側用榫槽或鋼件連接,樁底部向一面傾斜,便于打入地內,同時易使兩相鄰樁密合。主要用于港灣碼頭的駁岸及水工建筑的截水墻等。鋼筋混凝土地下連續(xù)墻 ,其法是用特制鉆機自地面向下以泥漿護壁鉆挖成不連續(xù)的孔壁,再鉆挖連通成一道連續(xù)孔壁,放入鋼筋混凝土預制件,再灌以混凝土使之成墻。這種方法應用于城市土建工程中,作為開挖基坑的圍堰,可以靠近已有建筑物施工,又可作承重的基礎,截面形狀不受限制。已應用于水工建筑物如碼頭、防滲墻及橋梁施工中。
智能張拉設備的優(yōu)點智能張拉是指不依靠工人手動控制,而是利用計算機智能控制技術,通過儀器自動操作,完成鋼絞線的張拉施工。在如今的橋梁道路建設中,預應力施工被廣泛應用,其中張拉這一關鍵步驟,其施工質量的優(yōu)良,會直接影響結構的穩(wěn)定性,但是傳統(tǒng)張拉施工,完全依靠施工人員憑經驗手動進行操作,誤差率很高,無法保證預應力施工質量。不少橋梁因為預應力施工不合格,被迫提前進行加固,嚴重的甚至突然垮塌,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智能張拉技術由于智能系統(tǒng)的高精度和穩(wěn)定性,能完全排除人為因素干擾,有效確保預應力張拉施工質量,是目前國內預應力張拉領域最先進的工藝
江門掛籃提升下放(1)當節(jié)段比較短時,可采用一般T型剛構的施工工藝。掛籃提升下放批發(fā)(2)當節(jié)段比較長時,重量比較大時,可采用凸型(或凹型,單索面采用凸型,雙索面采用凹型)施工工藝。其構思是化整為零,即將斷面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先用傳統(tǒng)的懸臂施工工藝,?掛籃轉移:斜拉橋拉索張拉到設計噸位錨固后,解除錨固系統(tǒng)的斜向拉桿;鋪好走行滑道,兩側滑到高差小于規(guī)定值;用錨固系統(tǒng)的垂直吊桿將掛籃桁架與底模及外側模等慢慢落在走行滑道上;解除錨固系統(tǒng)的垂直吊桿;在桁梁的尾部橫梁上,對稱安裝兩臺千斤頂,用這兩臺千斤頂,將調高楔塊頂離斜拉橋主梁底面,裝入走行輪并進行錨固;將穿心式千斤頂,用這兩臺千斤頂放在滑道前端的頂座上,并將精軋螺紋鋼筋一端連接其上,另一端與掛籃的走行牛腿相連接。千斤頂同時反復頂拉,使掛籃遷移。同時將主梁上的錨固系統(tǒng)部件移至下一段安裝位置;掛籃走行就位后,借助于千斤頂拆除走行輪,用錨固系統(tǒng)吊升,安裝掛籃到設計位置。
機械制造自動化這是機械化、電氣化與自動控制相結合的結果,處理的對象是離散工件。早期的機械制造自動化是采用機械或電氣部件的單機自動化或是簡單的自動生產線。20世紀60年代以后,由于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出現了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機器人、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自動化倉庫等。研制出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型式的柔性制造系統(tǒng)(FMS)。以柔性制造系統(tǒng)為基礎的自動化車間,加上信息管理、生產管理自動化,出現了采用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CIMS)的工廠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
電話:0772-3867745 | 手機:13607827866
郵箱:2451080982@qq.com
地址:廣西柳州市燎原路東三巷5號(柳州市魚峰區(qū)燎原企業(yè)園內)